3月14日上午,市人社局召开2023年扬州人社“一件事”清单新闻发布会。现场,市人社部门针对社会保险、人才招引、劳动就业服务、劳动监察等方面答记者问。
问题一:“社会保险参保登记一件事”将为广大参保单位和个人带来哪些变化?
市社保中心会同市医保中心探索实行“五险”统一申报登记模式,成为全省第一个,也是唯一一个在成功完成医保经办机构改革后,还能实现“五险”统一征缴经办模式的地区。
实行“五险”统一申报登记模式,优化了参保对象体验,参保单位和个人进一个大厅、在一个窗口就能完成社保三险和医保两险的各项征缴业务,极大提升了参保对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;保障了基金安全,有效发挥养老、医疗保险制度互补优势,推动养老及医保应保尽保、应征尽征、便民利民;节约了政府公共资源,两个中心共用一套申报经办队伍,大大节约了政府公共资源。
今年,将继续以促进社保、医保制度改革有序实施为抓手,以满足最广大参保群众需求为目标,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,针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难点、痛点,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、创新工作思路、优化工作流程,深化社保、医保系统间数据共享,助推我市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问题二:今年“劳务品牌”“零工市场”推进建设情况如何?
2022年,我市“扬州三把刀”“江都建筑铁军”“宝应乱针绣匠”3个劳务品牌成功获评省级劳务品牌,目前已带动就业近30万人。
今年,将重点围绕高邮、仪征、邗江的龙头特色产业,力争再打造3个省级劳务品牌,持续助推产业兴旺、助力我市乡村振兴。积极启动规范化“零工市场”建设,严格按照《江苏省规范化零工市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建设标准(试行)》,在高邮打造了全省首个县级零工市场,有效促进了零工人员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。
下一步,计划今年在宝应、开发区再建设2个规范化零工市场,并强化零工市场日常管理,不断优化零工市场服务体系,真正推动更多零工人员就地就近就业。与此同时,充分利用线上零工专区和线下零工市场快速匹配对接作用,大力开展零工市场快招行动,为劳动者和用人主体提供“即时快招”服务,切实让广大零工人员“好就业,就好业”。
问题三:我市在大学生招引方面有哪些具体安排?
2023年,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按照市委八届五次全会部署,“三链”联动,以“人才链”的“强”,激发“创新链”的“活”,托举“产业链”的“优”,加快建设高质量青年人才队伍,为城市发展增强活力、积蓄后劲。
一是动态了解我市优势产业重点企业人才需求,匹配高校相关专业生源信息,印发“2023年企业引才图谱”。在原有“才聚扬城”活动的基础上提档升级,打造“四季”引才品牌;拓展线上招引渠道,加强“扬州市人才市场”抖音号建设,高质量举办我市重点企业带岗直播,全年开展招聘活动不少于200场,服务企业不少于2000家次。
二是推进“高层次人才服务一件事”“高校毕业生就业一件事”两个改革事项全面落地。在“扬州人才码”一期建设完成的基础上,优化服务内容、提升服务质量、推进服务落地,切实提升人才的获得感。开展“广陵潮”海归人才服务行动。做好支持“533”产业科创计划重点企业引才补贴、来扬求职面试补贴、来扬留扬回扬补贴等政策的兑现工作,为人才在扬创业创新构建优良生态。
三是做精做优“百名博士扬州实践”活动,紧扣“323+1”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“专精特新”企业需求,聘请实践博士导师来扬。提档升级“千名大学生看扬州”活动,推进全方面校企合作。
问题四:在打造“好地方不忧薪”城市品牌中有哪些具体举措?
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,扬州市根治欠薪工作取得不错的治理效果,连续4年在全省年度考核中获评A级。下一步,将通过畅通维权渠道、强化执法监管、加强综合惩戒、注重督查督导等,把根治欠薪工作作为“守正义、保稳定、惠民生、促发展”的重要抓手,聚焦工程建设领域和人力资源行业,着力构建农民工工资“不能欠、不敢欠、不想欠”的长效机制。
问题五:目前“社银合作”推进的措施和成效是什么?
截至目前,与我市各农商行试点合作的覆盖市区、高邮、仪征、宝应的39个社银服务网点已经正式开通,能够提供个人权益记录查询打印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、人员基础信息采集、社会保障卡各类服务等近30项人社业务办理,同时在社银网点试点推行7×24小时“不打烊”随时办服务,解决广大群众非工作时间办理人社业务的难题。覆盖城乡、辐射周边的社银合作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,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日益增强。
下一步,将增补新一批合作银行共同做好社银合作工作,并根据各银行网点服务特色统筹规划,进一步拓宽业务办理种类,扩大网点地域覆盖范围,努力推进各类人社业务“就近办”“办得快”“办得好”,打造扬州特色创新政务服务样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