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应县域总面积1467平方公里,总人口92万,下辖14个镇、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、1个省级有机农业开发区。
宝应县地处江苏省中部,淮河下游,里下河地区西北部,扬州市北缘,位于北纬33°2'46”~33°24'55”,东经119°07'43"~119°42'51”。东与建湖县、兴化市、盐城市盐都区交界;南与高邮市接壤;西与金湖县、洪泽县相连;北与淮安市淮安区毗邻。县城略呈梨形,射阳湖、广洋湖环其东,宝应湖、白马湖绕其西,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。最北端自西安丰镇崔渡村至南端夏集镇三洋河村,直线距离约47.4千米,东端自广洋湖镇团头荡至西界山阳镇顺河村西白马湖中,直线距离长约55.7千米。县域总面积14.67万公顷。其中,陆地面积9.79万公顷、占县域总面积66.7%,水域面积4.88万公顷、占县域总面积33.3%。
全县自然资源丰富,农作物种植面积5.28万公顷;水域面积4.88万公顷,滩地面积1.76万公顷;全县水产养殖面积常年保持在3万公顷以上,年实现水产品总产量15万吨。
土地资源。全县土地总面积14.62万公顷,其中耕地面积7.7万公顷、城镇和乡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.6万公顷、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4.5万公顷、交通运输用地面积5686公顷。
矿产资源。宝应县地下矿产资源主要为泥炭、黏土、铁锰结核和石油天然气,县域大部分地区钻孔内部钻遇比较完整的第三系地层,是富含油气远景层位。全县温泉资源丰富,水温高、水质好,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天然矿物质。经国家、省有关专家评估论证,为硅酸医疗热矿水,对皮肤、关节、心血管等疾病有医疗保健作用,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。
水资源。全县年均水资源总量4.71亿立方米。河道、湖泊水容总量1.5亿立方米,年平均引水量9.54亿立方米。运东地区水资源总量人均1650立方米,可用水资源总量人均870立方米;运西地区水资源总量人均6300立方米,可用水资源总量人均720立方米。
动植物资源。宝应县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,据2013年在宝应湖地区动植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,野生藻类植物74(属)种、维管植物256种(含亚种、变种和变形)、浮游桡足类和枝角类动物35种、底栖无脊椎动物28种、鱼类42种、鸟类70余种,县域栖息鸟类野生动物以野鸡、野鸭、大雁为多。宝应县是全国淡水水产重点县,盛产鱼虾、螃蟹、龟鳖等水产品,水产养殖除常规鱼种外,龟、鳖、河蟹、青虾等特种水产养殖面积占水产养殖总面积80%,年产量6万吨左右。宝应县是全国优质粮棉生产基地县,粮食作物以水稻、小麦为主,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;旱地蔬菜种植面积2.1万公顷,主要种植青菜、韭菜、菠菜、花菜、豇豆、四季豆、辣椒、甘蓝、莴苣等蔬菜,水生蔬菜以荷藕、慈姑、水芹菜等为主。野生药用植物305种,总蕴含量3560吨,白术、红花、生地、丹参、玄胡、泽泻、薏仁等名贵药材远销省内外。
2022年,全县经济承压前行、稳中有进,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20亿元、增长5.5%。还原留抵退税后,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.8亿元,同口径增长9.8%、增幅全市第一,其中税收收入21.7亿元,同口径增长5.5%、增幅全市第二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.1%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7.3亿元、增长14%。新增“四上”企业339家。实现外贸进出口9.7亿美元、外资到账8000万美元、对外直接投资1500万美元。